阁林先锋 | DDOD“近零能耗”双膜法氨氮回收装备项目团队:移山搭桥开新路,寒来暑往攻难关
来源/作者:阁林环保    发布时间:2024-10-23    浏览次数:

时代推动公司发展,

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团队应运而生。

DDOD技术最初由重庆大学韩乐教授团队原创,其灵感源自一篇具有启发性的学术论文。受论文的启发,韩乐教授带领团队开始了系统的深入研究。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分析,不断优化工艺组合和技术细节。最终,经过不懈的努力,韩乐团队不仅在理论层面取得了突破,还为该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其从实验室走向实际生产的进程,也为后续深化校企合作奠定了良好契机。

自2021年接触DDOD工艺开始,公司开始谋篇布局,逐步搭建DDOD工作组,并将其作为公司的重点研发方向。最初由徐君、姚海军为主力,从工艺的落地、设备构建、项目施工等方面入手,逐渐推进某锰业电解锰渣场环境整治工程项目;随后,黄华加入该工作组,为DDOD近零能耗氨氮处理与资源化回收装置的安装、调试、运行等提供了保障;再后来,尤佳的加入为工作组注入了新鲜的力量,同时研创中心的其余同事也为工作组提供了充分的支持。这个集齐不同专业、不同特长方向的工作组开始就DDOD的研发,开启了道阻且长的摸索之路。

研创中心在公司2023年会上的合影

什么是DDOD近零能耗

氨氨处理与资源化回收技术与装置?

DDOD氨氮资源化主要工艺流程为:调节-曝气碱沉淀-絮凝-DDOD。碱沉淀去除原水中的易结垢和重金属离子等,絮凝沉淀针对原水中总磷进行去除,DDOD对氨氮进行资源化回收。其中,DDOD一体化设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包括道南渗析(DD)和渗透蒸馏(OD)。道南渗析部分中,以驱动离子(Na+)和目标离子(NH4+)的浓度差为驱动力,使铵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高pH的接收室,同时将氨素转化为NH4+形式;在渗透蒸馏部分,高碱度使接收室中的NH3快速逃逸,通过疏水透气膜进入酸室并恢复至NH4+形态,最终以高纯度氨盐的形式获得产物,用于下游使用。

建设效果:废水经DDOD膜系统处理进入清水池后达标排放,DDOD膜系统回收的硫酸铵溶液用储液罐收集后外售;氨氮去除率达80%,回收率达90%。

产业化意义:据《2022年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年报》报告,在《排放源统计调查制度》确定的统计调查范围内,全国2022年氨氮排放量为82.0万吨。其中,工业源(含非重点)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为1.4万吨,占1.7%。在“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高效率、低能耗、低碳排放地处理氨氮废水,实现氨氮废水的低碳近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鼓励再生水利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决策部署,2021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推动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

尽管传统的氨氮废水处理方法已经非常成熟了,包括离子交换法、化学沉淀法、氨吹脱、折点氯化、电化学处理、催化裂解法等,但以上处理方法中对于资源化回收利用氨氮的讨论并不多,忽略了氨氮的资源利用价值。相比之下,尽管渗透蒸馏工艺作为自发过程,具有高效低耗回收氨氮的优点。然而,在实际污水中其他有机、无机、微生物等杂质会导致疏水膜的污染结垢甚至润湿和膜过程动力降低,制约着疏水膜回收氨氮的应用推广。鉴于此,研究基于渗透-蒸馏的双膜法低能耗氨氮靶向资源回收技术及材料具有深远意义,将有助于为绿色低碳、低能耗、高效、智能的高氨氮废水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DDOD近零能耗氨氨处理与资源化回收技术与装置模型图

驻场227天,团队通力合作,

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在2023年重庆某项目推进过程中,组长徐君带领成员驻扎现场,开展持续一个多月的设备和工艺完善工作。项目所在地交通不便、饮食单一、备品备件购买艰难、调试步步维艰,没有代步车就步行5公里至项目现场,没有蛋白质摄入,组长就自掏腰包为大家购买牛奶、自热小火锅改善伙食,调试困难就积极组织讨论会,在此条件下团队累计驻场天数达227天,其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让大家记忆犹新,深刻明白“团队的重要性”,最终在整个团队的顽强坚持下,24h连续运行和采样任务顺利完成,给甲方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这次项目的经历,给团队奠定了“有劲一处使”的工作状态和“一荣俱荣”的协作意识,同时给大家生动地上了一课,为在后期工作中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注入了勇气的力量。

24h连续运行,黄华摸黑监测

徐君、姚海军安装洗眼器

尤佳加班进行水样检测

某渣场治理前,姚海军进行渗滤液采样

一切为了公司,

不抱怨,多做事,做成事!

在2024年重庆某环境风险防控治理工程EPC项目推进过程中,团队成员轮流驻场,无论是头顶40多度的高温炙烤开展收集池的池体堵漏、泵站电气完善、渗滤液管线查漏,还是冒雨对自来水全线摸管查漏,大家毫无怨言,克服严峻的外部环境,整个团队都一往无前,心系“一切为了公司,不抱怨,多做事,做成事!”的团队誓言,经过数月奋战,打破技术壁垒,攻破关键难关,从最开始的无水、无电、无信号,到现在可远程一键启停处理设备,都充分体现出团队韧性。

此次的长期驻场,团队对项目各个工艺段都有了精准把控,对技术要点也有了深刻理解,深刻理解“前方打仗,后方备粮”的深远意义。团队驻场期间,公司领导十分关心大家的生活质量和办公环境,频繁前往现场,及时安排相关部门加大对项目降温防暑物质供应、技术支撑、协助重难事项沟通处理等,解决了驻场人员的后顾之忧,便于驻场工作更好的开展。

工作之余,团队会定期聚餐或开展其他活动

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集体,

一个未来可期的团队。

DDOD项目组是一个年轻充满活力的集体,是一个未来可期的团队。徐君,重庆大学环境专业科班生,深耕环保领域数十年,用专业和经验助力技术迭代更新,以稳重和包容带领部门攻坚克难。姚海军,不分昼夜,深度扎根项目,刻苦专研技术,寻找核心突破,是该项目和整个研创中心的骨干力量。黄华,经验丰富,技术优良,埋头做实验,抬头测数据,坚韧吃苦的突出代表。尤佳,重庆大学环境专业硕士,首代优秀校招生,人如其名,优秀绩佳,小小身体,大大能量,充分展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青年党员形象。

他们,面对挑战,坚韧不拔。

攻克难题,思维创新。

攻关过程,高效协作。

以实际行动诠释

什么是团队精神,什么是卓越执行。